有力量的揮桿是每一個高爾夫愛好者都渴望擁有的,但往往事與愿違,多數球友都會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扼殺掉揮桿力量。
當無法找到是什么問題損失了擊球力量時,就會更加用力的揮桿,結果就是越用力越打不遠、越打不穩。
拋開每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,距離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揮桿的控制上,也就是說誰能在揮桿的過程中不扼殺產生力量的因素。
那么,究竟是哪些錯誤動作扼殺了我們的揮桿力量呢?
用力的握桿
身體所產生的的揮桿力量主要是通過雙臂傳遞給球桿,如果握桿太用力就會導致雙臂僵硬,不利于力量的有效傳遞。
反之,一個力度適中的握桿則可以讓肩膀和手臂都得到放松,對創造力量和傳遞力量都非常有好處。
錯誤的站姿
站位時,如果雙腳間距太寬,那么肩膀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旋轉,當肩膀轉動幅度越少,力量就會越小。
但如果雙腳間距太窄,又不利于維持揮桿過程中的身體平衡。所以,雙腳的間距是否合適對揮桿力量的影響非常大。
我們以一號木為基準(雙腳內側與肩同寬),依次向下,每支球桿縮短一厘米。即一號木和9號鐵之間相差9厘米,這是最理想的站位寬度。
扭矩的消失
上桿所形成的扭矩是提供揮桿力量的一大重要因素,這種扭矩來源于下半身和上半身的對抗。
如果上桿時,下半身沒有對上半身產生抑制力,扭矩就會消失。所以,在上桿轉肩的同時要限制髖部的轉動,并努力找到最佳的平衡。
直立的右膝
在整個上桿里面,保持右膝彎曲角度不變是每一位打球的人都應該做到的。因為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整個蓄力。
假如右膝直立或者向一側橫移,那么上桿的力量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失。
重心逆轉
重心逆轉也能導致揮桿力量的消散,而且還會讓擊球變得不穩定。
正確的重心轉移應該是上桿時重心處于右腿的內側,下桿觸球時位于左腿內側,然后收桿過程中再轉移至左腿外側。
過早、過晚的釋放
釋放過早,力量就會提前消失;釋放過晚,力量就不能完全的作用到球上。
一個合理的釋放時機很重要,從上桿頂點開始保持手腕角度不變,當雙手到達腰際下方、右腿外側的時候再釋放手腕,能夠讓揮桿力量最大化。
雙腿無力
如果雙腿軟弱無力,就無法借用下盤所產生的力量。只有一個穩固的下肢才能充分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,讓力量自下而上傳遞給桿頭。
這些就是扼殺擊球力量的主要因素,假如你的揮桿無力,就試試從這里面尋找原因吧。
責任編輯:李小霞